银河999游戏中心大厅下载-首页莅临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咸宁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基本框架(初稿)

索引号 : 011337776/2020-20047 文  号 :

主题分类: 教育 发文单位: 银河999游戏官网

名 称: 咸宁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基本框架(初稿) 发布日期: 2020年11月17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2020-11-17 11:22:51

一、“十三五”咸宁教育发展主要成绩

教育结构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056所,在校生55.93万人,教职工3.76万人。基本形成了“体系完整、发展协调、基础厚实、质量优良”的教育格局。

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义务教育改薄工程、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市区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累计投入学校建设资金25亿元,学校条件明显改善。

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教师队伍补充交流、培训、考核、保障五大机制不断健全。

教育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高中“分类分层、选课走班”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实施“县管校聘”改革,改革成效显著。

教育投入保障进一步加强。在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依法落实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2019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支出51.77亿元,与2015年的42.67亿元相比年均增长9.4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49亿元,与2015年的31.13亿元相比年均增长7.54%。

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委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市教育大会,下发教育事业发展重点任务清单,落实力度空前。制订《咸宁市城区教育设施专项规划(2017—2030)》。市城区义务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被列入市人大重要议案强力推进。

二、咸宁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咸宁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带一路”、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湖北“一芯两带三区”、幕阜山区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部署为咸宁教育提供了宝贵发展机遇;依靠教育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促进产业转型发展方式转变,为咸宁教育注入了发展动力;国家和湖北省在教育方面出台的重要文件为咸宁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

(二)存在的问题

教育发展理念跟不上教育现代化步伐。在发展思想、策略理念方面,咸宁教育与先进地区相比,创新不够,步伐不快,办法不多。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尚未得到较好落实。咸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先进市州相比,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教育条件保障难以完全落实。

教育资源配置与结构还存在诸多短板。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城镇学校“大班额”、“择校热”、城镇普惠性幼儿园比例偏低等问题仍然突出。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有待提升。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育人方式转变、招生考试改革、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明显不足。

三、咸宁教育“十四五”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比例达80%以上,每个乡镇设立1—2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省、市级示范幼儿园达到50所。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城乡教育一体化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资源配置差距显著缩小。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构建选课走班制、多样化课程体系,积极适应新高考改革。打造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办好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办好县市职教中心和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支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好国家“双高”计划;支持湖北健康职院特色办学;支持湖北科技学院“申硕”,创办综合性大学;吸引武汉高校通过外迁和独立学院转设来咸宁办学。在“十四五”时期建成教育强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成为全省基础教育示范区、教育改革先行区。

四、咸宁教育“十四五”发展思路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实施党旗领航工程。创新教育党建工作形式,把党建融入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全过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话语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规范师生言行,传播正能量。

二是实施综合德育工程。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结合咸宁自然生态、传统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因地制宜开发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

三是实施健康提升工程。开足开好体育课程,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学模式。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建立常态化体育竞赛机制。

四是实施学校美育工程。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以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一校一特色”。每年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活动。

五是实施实践育人工程。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劳动课程。大力开展研学旅行和研学实践教育,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综合实践基地。

(二)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师德典型,开展师德全员考核,每个县市区建立1—2个师德涵养基地。

二是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按照“空岗补齐、退一补一”原则补充教师,结构性缺编采取“先进后出”或启用专项周转编制等办法予以补充。

三是加大购买服务力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中小学教辅、安保、校医、后勤保障服务等人员聘用问题。

四是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自主权,按照“编制总量控制、岗位科学设置、人员竞聘上岗”的原则,强化教师岗位管理。

五是强化本土教师培养。与地方师范院校联合开展订单式培养,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永久牌”本土化教师队伍。

六是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完善教师培训、激励、考核机制,组织校长全员培训,加强校长后备人才队伍培养,成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搭建理论研修、改革创新和推广展示平台。实施“南鄂中小学校长卓越工程”。

七是建立教师奖励制度。完善市级教师荣誉制度,设立“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奖”、“桂乡园丁奖”,鼓励教师安心从教,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一是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完善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有计划地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每个乡镇办好1—2所独立建制、财政拨款、园舍独立、质量较高、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联合办园,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二是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做好幼儿园分类登记、分类管理、分类扶持工作。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标准、管理办法、扶持政策,逐年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

三是建好用好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落实《咸宁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建立联审联管机制推动配套幼儿园与住宅小区整体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确保办成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园。

(四)提升义务教育巩固水平

一是做好控辍保学。落实政府、学校和监护人控辍保学责任,让适龄儿童都能完整接受义务教育。构建更为严密的控辍保学制度,完善义务教育学籍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建立学习困难学生个性化帮扶机制,防止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而失学。

二是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科学配置城镇教育资源,增加学位供给,引导生源合理流动,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加强乡镇寄宿制中心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防止盲目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人为造成学生辍学和生源流失,避免出现校舍闲置问题。为边远艰苦地区学校教师建设必要的周转宿舍。

(五)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完善培养培训体系。按照“中高协调、校企协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减少重复、错位发展”的思路,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

二是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依托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和市内重点招商企业,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完善多层次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70%。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

四是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基本建设和设施设备投入力度,确保2022年职业院校达到国家制定的办学标准。支持建好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打造1—2个高水平专业集群。集中力量办好县市职教中心。

(六)推进高中教育协调多样发展

一是完善布局规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资源,确保普通高中学校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二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分类办学、选课走班和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抓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科学修订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方案,组织好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三是强化条件保障。加快推进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加强实验室、实训室和功能教室以及学科教室、心理咨询室、生涯指导规划中心等特色功能教室建设。新建咸宁市第一高级中学。在鄂南高级中学和县市区一中建设高端科学探究实验室、创新实验室30间,在全市建设标准化考点25个。

(七)推进高等教育融通融合创新驱动发展

一是支持湖北科技学院申硕。支持湖北科技学院抢抓发展机遇,助推申硕指标全面达标,力争2021年实现申硕目标。将学校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划拨1000亩土地,用于建设湖北科技学院梓山湖校区。

二是支持高校学科建设。支持湖北科技学院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学科,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建设,湖北健康职业学院特色发展。加强科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校企联合科技攻关、共建研发中心,支持建立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等创新平台,承担科技计划项目。

三是校地共育人才。建立地方与高校一体联动的育人机制,培养具有高校办学特色、扎根服务咸宁的高素质应用人才,服务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全域旅游、大健康、大文化等五大产业发展。

四是推动“引校共建”。发挥咸宁区位、交通、生态、人文优势,以武汉高校向周边城市外迁(扩)以及教育部推进独立学院转设为契机,吸引武汉高校来咸宁办学,共谋发展。

(八)推进特殊教育特惠发展

一是推进全纳教育。按照“相对集中、就近入学、多形式施教”的原则,统筹特殊教育学校布局,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建立残疾儿童少年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医教结合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尊重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创新教育服务方式,实施差别化教育和个性化培养。

二是完善发展机制。建立特殊教育机构与康复、医疗机构合作制度。探索建立适合残疾幼儿康复和身心发展的学前教育模式。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提高残疾青少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鼓励高等学校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建立健全特殊教育监测和督查制度,落实各级政府的法定责任,确保每个残疾学生都能接受公平教育。

(九)保障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

一是健全资助体系。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和精准化追踪认定机制,改进资助方式,提高资助水平和精准度,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是强化保障机制。严格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政策,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增常住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三是健全关爱体系。建立更加健全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完善家校联动机制,精准关爱留守儿童少年。

(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一是实施数字校园全覆盖行动。所有学校接入带宽不低于100M,全面普及教师备课电脑,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

二是实施教学质量提升支撑行动。积极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面向农村学校开展网络教研,加快农村教学点网校网教建设,帮助农村学校开齐、开好课程,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实质性提升。

三是实施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行动。加快我市数字资源开发和建设,建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市、县、乡三级教育资源互联互通。

四是实施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行动。加强教育管理人员和校长信息化培训,不断提高驾驭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能力,建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与监测机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创客教育等教育模式中的应用。

(十一)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协调发展

一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统筹规划城乡学校布局,科学合理编制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加强城镇学校和乡村两类学校建设,刚性增加学位,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满足就近入学需要。逐步撤消乡镇教学点。实施咸宁市城区义务教育能力提升计划。

二是实施“大班额”消除计划。统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均衡配置师资,加快消除城镇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大班额”,严格控制起始年级班额。

三是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实行学区制、联校制等办学模式改革,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推动区域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分类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四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就学保障。稳妥推进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保护弱势群体少年儿童入学,不让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做好留守儿童少年教育关爱工作。积极推进残疾学生全纳教育。

(十二)推进教育对外开放

一是开展品牌合作办学。集中力量在合作办学、线上教育、教辅研发、教师培训、研学实践教育等优势领域推出批教育品牌项目,实现我市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共赢。

二是开展师生国际交流活动。以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为载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外教育交流,积极开展教师海外研修项目、学生国际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境外、国外教育的有益经验,提升师生国际视野、交往能力。

三是开拓国际教育服务。在部分优质学校进行试点,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开拓对外教育服务市场,输送国内学生到国外就读优质学校;利用咸宁教育发展优势,吸引境外学生来咸宁学习。

(十三)持续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建立在客观记实、民主认定基础上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实行优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并向区域内农村学校倾斜。

二是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提升民办中小学的内涵与优势,优势互补、以强带弱,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制度,扩大“公民同招”覆盖范围。完善民办学校生均拨款制度。

三是深化教育督导改革。推动出台《咸宁市教育督导改革实施方案》,健全教育督导组织机构,加强督导队伍建设。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点督导工作和教师政策性工资待遇落实专项督查。

四是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优化“双随机一公开”,健全教育信用监管体系,做到放管服一体化,提供一站式服务。

(十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一是保证用地供给。对民办中小学既可采取出让方式,也可采取划拨方式保障用地。

二是实行财政扶持。市、县政府按不低于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补助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设立民办教育发展奖励基金,用于支持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和提升办学水平。

三是鼓励教师交流。有条件的地方可安排一定比例的公办教师到民办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交流任教,任教期间其公办学校教师身份不变,教龄连续计算。

(十五)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一是尊重教育规律。各级党委把“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目标,培养出一批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过硬知识技能,并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二是完善领导体制机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市、县党委定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完善市、县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加强教育相关部门和学校党组织建设,推动各相关方面履职尽责,形成教育发展合力。

三是加强工作考核。市、县党委政府将教育工作列入督查工作重点内容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范围,并将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引导各个学校党组织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学校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和奖惩挂钩。

五、重大项目工程

“十四五”期间,全市实施若干教育重大项目工程,为教育发展提供支撑,策划项目636个,策划资金410亿元。其中:在基础教育发展方面,实施基础教育提质扩容工程,策划项目558个,策划资金294亿元;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工程,策划项目32个,策划资金28亿;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实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工程,策划项目13个,策划资金63亿元;在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面,实施智慧教育工程,策划项目33个,策划资金25亿元。

六、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几点建议

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出台保障措施,推动落实“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三个优先”,加大对基层学校资金项目倾斜、扶持力度,加快补齐教育短板,破解“入园难、入园贵”“城镇挤、乡村弱”“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更加重视教师培养培训、专业引领、考核激励等工作。进一步落实教师减负措施,让教师能够安心教学,让校长回归本职,将主要精力用于抓教学、抓管理。推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校长队伍。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完善全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安排专项资金,加快数字校园建设;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一批覆盖各学段、各层次学校,有特色、可复制的信息化应用示范校。

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着力提高公办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公办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

在教育法治建设方面。积极推动《湖北省学校安全条例》落实,依法保护学生、教职工合法权益,对侵害学生和教职工人身、财产权益的行为依法调查处理或者移送相关部门调查处理。推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落实落地,加强学校卫生室建设、配齐配足专业医务人员和设施设备,将学校卫生工作专项经费、学生体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银河999游戏官网

                                                        2020年10月28日